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身靠莊稼的農民、小麥搖曳的山谷……90余張“世界糧食日”主題繪畫作品在文明就餐月被投遞至西苑食堂。自10月12日起,由基建與后勤管理處和美術學院主辦、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承辦的首屆校園“世界糧食日”主題繪畫大賽正式面向學校全體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征稿,共90余名選手參賽,36份作品入圍決賽。

10月21日,評委與參賽選手齊聚西苑食堂二樓。在參賽選手對自己的創作靈感與畫面元素進行介紹后,各評委主要從主題貼合度、創新意識、構圖、繪畫表現力等4個方面綜合考慮,對作品進行打分并統計。經過三輪評選,最終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24名,獲獎選手分別獲得各食堂通用的不同額度的就餐代金劵若干。
“結合比賽主題,我首先考慮采用家喻戶曉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形象,最后塑造了山、田和自然風光等造型。”憑借一幅耗時10小時的剪紙,美術學專業2022(4)班的周芯蕓順利進入“決賽圈”。這幅剪紙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線條具有生命張力,寥寥數筆便刻畫出袁隆平院士的樣貌與神韻。周芯蕓表示,希望她的作品能夠提醒前往食堂就餐的學生更加珍惜糧食,珍惜資源。
一只光潔的盤子占據畫面中心,盤子周邊呈現了播種、插秧、收獲及食用等4個場景,這幅名為《玉盤思不易》的作品來自產品設計專業2022級的夏晨旭。“創作前我認真構思了整體畫面并搜集了足夠的素材。”談及創作靈感,夏晨旭表示,光潔的盤子寓意“光盤行動”,四角的畫面體現種子成長為“盤中餐”的艱辛過程,希望通過畫面傳達“反思糧食來之不易,踐行光盤在于你我”的號召。
評選現場,美術學專業2022(5)班的趙成亮對85號作品《農耕歲月》與91號作品《金色豐收》的印象尤為深刻。“91號作品構圖飽滿、畫面豐富,從人物動態上能夠感受到農民豐收的喜悅。85號作品人物刻畫惟妙惟肖、嚴謹生動,畫面沖擊力與節奏感強,完成度高,兩幅作品均貼合主題。”

據悉,位居前六名的參賽作品將在西苑食堂進行長期展示,以期讓“勤儉愛糧”的種子在校園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此次主題繪畫征集活動弘揚了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繁榮了校園藝術創作,積極助力校園文化建設。(撰稿:羅佳琦 攝影:姜英杰 編輯:江偉 審核:金忠良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