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7月6日,“溫陽不泯 童心無垠”暑假三下鄉實踐團于攜手依澤小學于南水回族社區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
以地理之因 結生物之果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叫什么名字、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最大的高原分布于哪里……” 經過簡單的自我介紹,主講人劉敬文以一系列有關地理的問題帶領同學們開啟了第一天的課程。她向大家介紹了許多隱藏于生活中的地理常識。志愿者還組織同學們制作紙杯里的植物。
活動中,嚴一凡小朋友深受感觸,他對志愿者說道:“地理的世界真的太遼闊了,有一天我也想去看看圖片上的山河湖海,領略大自然的魅力與壯觀。”

地理與生物密切相關,主講人肖杰通過對史前生物的介紹開啟新篇。“地理是如何造就古今生物體型差別、不同地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生物、外來入侵的危害......”他通過家豬與野豬的對比、熊貓尾指的進化等各種例子來提高同學們的興趣。為提高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志愿者帶領他們用橡皮泥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未來生物。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此教學活動不僅擴展了同學們的眼界,而且還提高了他們對地方與環境特征的認識和關注。
碧波十里 江河無恙
水圈是地理學科五大圈層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和替代的自然資源。為幫助小朋友們加深對已學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節水意識,志愿者們組織開展了有關水資源知識的主題課堂。
“小風吹,吹得動;大刀砍,不裂縫。”主講人萬晨以猜字謎的形式引領大家進入課堂,她向小朋友介紹水資源的特征、水循環、水資源現狀以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等版塊。通過視頻、圖片的展示,節約用水的觀念深入孩子們的心中,志愿者又帶領大家進行污水過濾處理器。首先用棉布包住水瓶底部,放進塑料杯,做成簡易漏斗;之后放入撕碎的絮狀棉花;再分別倒入活性炭和砂石。
看到經過一次次過濾后透明澄清的水后,田朝宗小朋友驚訝道:“通過簡單的過濾,渾濁的污水居然變得這么清澈,好神奇呀!”

生命從這里起源,文明在這里發展,科技依靠它來推動,生活有它才能延續......經過對水資源的學習,大家深知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山水宜城 古韻安慶
“‘遙從皖口東南出,半落長江日夜流’,大家知道這首詩是在描述哪座城市嗎?”“安慶!”主講人郝安妮的問題一提出,就得到了同學們熱情的回答。她采用多媒體展示和知識問答相結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安慶的地理位置、標志性景物及其歷史名人。捯扒獅街、獨秀院、迎江寺……,對于自己熟知的家鄉,小朋友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格外積極。實踐課上,志愿者帶領他們學習如何折紙獅子。
在眾多折紙作品中,余昊毅小朋友的紙獅子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向志愿者分享到:“雖然我以前經常去捯扒獅街,但今天我才知道它的歷史淵源,作為一名安慶人,我為家鄉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

在志愿者與依澤小學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迎江區團委、南水回族社區、宜城路街道社工站的大力支持下,活動圓滿結束。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對地理、生物知識有了初步了解,認識到水資源的特性以及節約用水的重要性,通過學習安慶的人文地理,小朋友們追根溯源,探盡宜城風光,增進了對家鄉歷史的了解,增強了文化自信。(撰稿:萬晨 呂佳朋 攝影:郝安妮 汪又斌 編輯:江偉 審核:黃建平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