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金寨縣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展了以“訪紅色故里,憶崢嶸歲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以探尋紅色足跡、挖掘革命歷史、感受紅色魅力、緬懷革命先輩、爭做時代青年為目標,走進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對金寨縣革命歷史博物館進行了細致的參觀和學習。隊員們依次瞻仰金寨革命烈士紀念塔、參觀烈士陵園,體悟戰爭年代金寨10萬兒女為國捐軀的英勇犧牲精神、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博物館將中國革命史穿插在金寨革命的步伐中,讓隊員們更具體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了金寨革命歷史。
紅軍故土 領略風采
據隊員們了解,金寨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中央軍委在1955年至1965年授銜期間,金寨縣有59位被授予將軍,其中上將1位,中將8位,少將50位。展現在隊員面前的正是老將軍們的集體群像,隊員們回到了歷史的原點,重新打開歷史的大門,在這將星璀璨的群像中細細體悟金寨將軍的奮斗史冊和偉大功業。

不忘初心 繼往開來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大別山的烽火歲月正為越來越多的山外人熟知并感動。在講解員的介紹中,隊員們得知,金寨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的主要發源地,先后組建過11支主力紅軍隊伍。金寨厚重的歷史,也蘊含著新的時代使命。該革命老區精神積淀著紅色基因,老區人民有著強烈的奉獻奮斗精神。現如今,當地依托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數字化采集了革命文物、文獻資料等,建立起縣域紅色文化大數據體系,同時也在校園內開展“大別山精神紅色教育課程",向新時代新青年傳播當地革命文化,賡續金寨紅色血脈精神。

此次人文學院“訪紅色故里,憶崢嶸歲月”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金寨縣革命歷史博物館進行調研活動,讓隊員們近距離感受金寨縣當地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科學內涵,引領青年一代牢牢掌握紅色文化的精髓,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推動我國紅色文化的傳承,發揮文化的育人價值,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中國力量,培育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價值。(撰稿:學生記者 胡怡婷 攝影:學生記者胡怡婷 編輯:江偉 審核:王波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