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術學院開展“剪印包藝,冬日限定”活動,學生們采用熱轉印技術將刻印的龍年主題剪紙印在帆布包與團扇上,實用與美觀兼備的熱轉印剪紙工藝品“圈粉”眾多學子。
一份墊板、一張熱轉印紙、一份底稿、一把刻刀,這是刻印一張主題剪紙的全部材料。美術學院剪紙俱樂部負責人、美術學專業2021(2)班的陶悅表示,由于熱轉印紙相比于普通紅紙硬度更高,此次刻印對于“剪紙老手”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隨著刀尖不停地在熱轉印紅紙上穿梭,雙手舞動間,一幅幅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龍元素剪紙作品驚艷亮相。經過三小時的雕刻,動畫專業2023級的李爽揭開了手中壓軸作品的“神秘面紗”,一條吞云吐霧的巨龍盤踞于桌面,線條呈現出力與美的張力,具有中國氣派的神韻引來一眾稱贊。
作為第一組體驗熱轉印技術的“幸運兒”,設計學類專業2023(2)班的馬佳寧和朋友共同完成了一個帆布包與一對團扇。“我們印在帆布包上的剪紙作品是A4紙大小,由于尺寸較大,熱轉印過程中多次遇到覆膜不好剝落的情況,所以選擇兩人合作完成。”馬佳寧表示,看到剪紙作品通過熱轉印技術印在團扇與帆布包上,感覺自己的作品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之前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讓剪紙藝術更加貼近日常生活,而不僅僅停留于俱樂部課程與展覽中,上周了解到的熱轉印技術恰好給予了我靈感。”從初次在紅紙上勾畫圖案,到如今熟練地刻印各尺寸剪紙,陶悅與剪紙藝術已結緣兩年。與剪紙藝術情感頗深的她,決定結合帆布包等生活用品,讓剪紙藝術更加“接地氣”,讓非遺藝術體驗從課堂走進生活。
美術學院剪紙俱樂部創建于2018年,一直以來采用“傳幫帶”的形式,每周開設一次課程,每學期定期舉辦剪紙體驗活動,讓非遺剪紙文化一屆屆傳承下去,為學校“湖畔藝術節”等藝術展覽與公益義賣提供了眾多剪紙藝術品。該院黨委副書記金忠良表示,主題剪紙活動能讓學生們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中國龍紋的美學魅力,希望非遺剪紙藝術“生活化”能讓非遺文化的種子在校園的土壤生根發芽,創新美育在校園的傳播模式,讓更多大學生和非遺剪紙蘊含的審美內涵“相遇”。(撰稿:學生記者 羅佳琦 攝影:學生記者 王優菲 李武 編輯:江偉 審核:金忠良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