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攻堅克難的志愿服務、一堂堂生動形象的公益課堂、一場場聲入人心的文化宣講……今年寒假期間,學校廣大青年學生積極響應號召,助力家鄉建設發展,在政務實踐、鄉村振興、公益服務等領域大展身手,將青春種子播撒在基層沃土中。
實干擔當 爭做基層崗位的“排頭兵”
返鄉一周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3級(1)班的李康樂便積極報名參加了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委宣傳部組織的“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并通過層層篩選及崗前培訓,順利成為了縣委宣傳部辦公室的一員。會場布置、文件校對、公文寫作……李康樂在兼職實踐中不斷充實理論知識,提升了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修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他表示,將以此次“返家鄉”實踐為起點,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教育技術學專業2021級的陳夢瑤是一名學生黨員,返鄉后,任職六安市舒城縣棠樹鄉團委兼職副書記。新年在即,舒城市突發雨雪天氣,她和一眾志愿者們緊急“出列”,在指揮交通和道路清掃工作中辛勤付出。實踐結束后,她感嘆到:“基層是沃土,有青年成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新時代的青年應把投身基層作為青春的‘必修課’。”

知行合一 爭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歡樂過寒假,歡喜迎龍年,今天的美術課堂圍繞的是春節的經典元素‘舞獅’。”化學(師范)專業2023級(5)班的趙夢婷說:“這是我第一次擔任老師,孩子們在課堂上都很踴躍活潑,我感到很滿足。”她表示,之所以選擇“舞獅”元素為切入口,是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傳授剪紙技巧、繪制木版年畫、體驗活字印刷……在29天的假期實踐里,設計學類專業2023級(1)班的董星晨搖身變為非遺文化的“推介員”。一手緊握滾筒,一手輕撫紅紙,一幅飽滿雅致的新年畫卷便徐徐展開,贏得小朋友們齊齊喝彩。“在學校,我參加了剪紙俱樂部,掌握了許多專業技巧,這次實踐讓我的積累有了‘用武之地’。”董星晨表示,作為一名美術生的他一直渴望解鎖更多專業能力,在體驗中收獲成長。

激濁揚清 爭做公益宣講的“宣傳員”
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的“兩彈一星”宣講團兵分多路,分別前往黃山市新世紀學校、淮北市濉溪縣城關中心學校、洛陽市孟津區龍馬社區等地區,打造“兩彈一星”紅色精神“微課堂”,讓青年新聲走入尋常百姓家。實地走訪、定制資料、開展宣講……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22級(1)班的謝柳怡為了加強宣講效果,不斷打磨宣講內容,收獲了一致好評。

“在社區做志愿者,使我收獲了滿滿的力量與感動,讓我更加堅定自己擔當社會責任的決心和一往無前奮斗的毅力。”漢語言文學專業2023級(6)班的鄭安妮在臘八節當天,同社區民警一起組織了防詐騙知識講座和禁毒知識講解,并親手熬煮了臘八粥贈送給前來參與活動的老人。她表示,在志愿服務中感受到了愛與溫暖的雙向奔赴。
勤學篤行 爭做企業發展的“生力軍”
“我不僅直觀的感受到了家鄉發展的新風貌與新成就,還增進了對創新技術的認識和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22級(2)班的盛嘉欣趁此假期參與了蕪湖市為期一個月的“星匯弋江”城市體驗、企業見習“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在走進以高新區智能網聯汽車小鎮為代表的蕪湖本土企業后,盛嘉欣與同企業負責人、技術管理人員進行了深度交流,提升了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

“一要進行團隊合作;二要有專業技能;三要學會有效溝通……”在中國電信營業廳實習后,外國語言文學類2023級(9)班的潘宜楠在感悟中寫下了足足七條經驗總結。身為一名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潘宜楠是個實打實的“職場小白”,但她在假期實踐中,抓住鍛煉機會,一路“打怪升級”,逐漸展露出獨當一面的能力。潘宜楠坦言,這是一場與眾不同的假期,我會繼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之力參與家鄉建設。
青衿之志,履踐致遠,以青春之名,赴家鄉之約,安慶師大青年學子在“返家鄉”社會實踐中挺膺擔當,深入家鄉基層一線,用青言青語、青春行動、青年力量開創返鄉實踐新局面,讓火熱青春在祖國大地上絢爛盛放。(撰稿、攝影:馬雨揚等 編輯:江偉 審核:汪洋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