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革命先烈紀念館、聆聽紅色主題宣講、祭掃革命烈士陵園……,臨近清明節,安慶師范大學共青團開展清明節祭掃系列活動。校級學生組織成員代表、校級青馬班學員分別前往陳延年陳喬年烈士故居地址、鄧稼先生平陳列館、安慶市烈士陵園等地,緬懷先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
重溫來路 弘揚延喬精神
“這里就是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兄弟二人成長、求學的地方……”校學生會執行主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1級的吳蒨向學青年學生們介紹。同學們面朝“延喬讀書處”紀念碑鞠躬緬懷、敬獻鮮花。
校青年新聲宣講團、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3級延喬班的王紫悅向現場同學們講述陳延年、陳喬年二人的生平事跡。“1928年6月6日,陳喬年被押赴刑場之際,監獄戰友為其即將被害感到難過,他卻從容樂觀地說了一句話,有同學知道是什么嗎?”王紫悅剛拋出疑問,馬上有學生答到,“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
聽到同學舉手大聲回答,王紫悅表示,那一刻自己的內心也被“點燃”了。作為宣講團的一員,每一次宣講稿件的打磨都是穿越時空的對話,王紫悅在宣講稿中深情地寫下:“覺醒年代,你們披荊斬棘,萬死不辭為人民;盛世當下,我們頌揚烈士,自強不息報祖國!”
來自黃梅劇藝術學院的三位同學現場“沉浸式”朗誦了由陳延年、陳喬年事跡創作的《我們不會忘記》,用激揚的文字生動展現了一幕幕真實的革命場景。

走訪展館 景仰偉人生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核武器……”進入鄧稼先生平陳列館,在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兩彈一星”志愿宣講團的講解下,同學們共同學習、品讀新時代“兩彈一星”精神。
宣講團成員以鄧稼先的求學歷程、科學成就、政治貢獻為敘述脈絡,結合館內珍藏的鄧稼先手稿、論文、物品、證書、照片等物品,運用實物、模型、場景互動等多種展示手段,生動地向同學們闡述了“兩彈一星”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愛國奉獻、砥礪奮斗,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以奮斗之我,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宣講團成員、自動化專業2023(1)班的鄭守諾呼吁同學們大力弘揚并踐行“兩彈一星”精神。
小學、社區、養老企業……一年來,安慶師范大學的學生們堅持做“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通過知識競答、黨史觀影、紅歌傳唱等多種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群眾心中。“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兩彈一星”志愿宣講團負責人、電子信息類專業2022(3)班的謝柳怡在館內的電子留言板上寫下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緬懷英魂 傳承紅色基因
身著素衣,手持鮮花,在安慶市烈士陵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來自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十五期培訓班的20余名學生代表神情莊重,肅立默哀,向革命先烈敬獻鮮花,深切表達對先烈們的敬意與懷念。
“自進入大學以來,每年都堅持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紀念先烈的活動,重溫革命精神。作為青馬班的成員,我們定會銘記歷史,從革命先烈的身上汲取奮進力量,樹立遠大理想,不懈奮斗!”望向高聳的五星紀念塔,體育表演專業2021(3)班的袁李婷表示。

本次清明節祭掃系列活動以“鑄魂·2024·清明祭英烈”為主題,以緬懷先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為重點,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紅色精神宣講緊密結合,著力打造理想信念教育“主陣地”,讓英雄事跡深入人心,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撰稿:學生記者 葉子怡 李平 王莎莎 攝影:尹昌丹 張素清 李武 編輯:江偉 審核:汪洋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