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我國第4個“民法典宣傳月”。民法典在構建和諧社會、推動法治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日,法學院開展一系列獨具特色,形式豐富的普法宣傳活動,在學院上下掀起了學習民法典、弘揚法治精神的熱潮。
舉辦主題講座 體悟法典意義
5月15日,法學院在O102教室召開民法典主題講座。法學院副院長崔汪衛教授擔任主講人,法學院近百名學生到場學習。

主題講座上,崔汪衛回顧了民法典的編纂歷程和重大意義。他指出,民法典的出臺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與成熟。民法典不僅涵蓋了人身權、財產權、婚姻家庭、繼承權等多個方面,更體現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等法治精神。隨后,崔教授結合具體案例,對民法典中的重點條款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強調,民法典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每一位公民都應樹立法治意識,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
“通過本次主題講座,我們對民法典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對法治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活動負責人楊夢雪表示,要將所學知識積極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為推動法治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主題講座提高了同學們對民法典的了解和運用能力,在增強法治觀念的同時,也提高了法律素養。法學院將繼續舉辦更多主題講座活動,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法治人才貢獻力量。
投身志愿普法 促進健康成長
5月15日,法學院11名志愿者前往永林小學,給當地學生帶來一場生動的法治實踐課。法學類2023(3)班葛憲瑞擔任本次普法志愿活動宣講人。

活動伊始,葛憲瑞向永林小學的學生們拋出問題:“在你們心中,什么是民法典?”圍繞這一問題,葛憲瑞從什么是民法典、民法典編纂歷程、學習民法典的意義、民法典如何保護小學生等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民法典相關知識。隨后,他結合小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們對法律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理解。在普法宣傳過程中,永林小學的學生們積極提問身邊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學院志愿者們逐一進行詳細作答,現場氛圍十分融洽。
作為此次普法志愿者之一,法學類2023(5)班趙雨晴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向小學生們普及了法律知識,也讓大家感受到了法律的魅力和威嚴。“作為法學院的學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法律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為構建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動以志愿普法的形式展開,旨在讓志愿者們在宣傳法律的同時,學習法治思想,弘揚法治精神,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
開設主題團課 學習法典內容
5月18日,法學院在O401教室舉辦民法典主題團課活動。社會工作專業2023級學生辛敏擔任此次團課主講人,來自法學院近50名團員到場學習。

活動伊始,辛敏圍繞民法典的內容、民法典的價值與意義等向在場同學進行介紹。她指出,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法治中國的今天發揮著重要作用。團課上,辛敏帶領全體團員進行鄭重宣誓:“我宣誓遵守民法典的法律規定。我將尊重和維護民法典所確立的公民權利和義務......”在同學們的莊嚴宣誓聲中,本次主題團課圓滿結束。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民法典有助于鍛煉法治思維,學會用法律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學類專業2023(2)班的姜芷菡認為,本次團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識,鼓舞著廣大青年自覺成為民法典的踐行者和宣傳者,嚴格遵守校規校紀,努力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開展線下普法 弘揚法治精神
5月18日,法學院在龍山校區敬敷廣場舉辦民法典宣傳普法志愿活動,吸引眾多師生來到現場參與活動。

普法活動現場,學院志愿者們耐心地向現場人員科普民法典相關內容,并通過發放民法典宣傳材料的方式,讓廣大師生全面了解制定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大家紛紛就身邊遇到的法律問題向志愿者們展開積極提問,學院志愿者逐一進行認真解答。活動過程中,眾多參與者紛紛在宣傳橫幅上留下簽名,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民法典普法宣傳活動,現場氛圍熱烈融洽。
此次活動通過志愿普法的形式旨在提升師生的法治觀念,促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通過民法典普法宣傳,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普法教育工作中來,共同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推動校園法治文化向縱深發展。(撰稿:學生記者 吳繼 攝影:學生記者 王鑫 編輯:江偉 審核:錢敏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