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梅劇藝術學院“黃梅戲慰問演出”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安慶市宜紡社區,為附近居民帶來傳統黃梅戲慰問演出。
丹青的刺繡水袖、墨黑的金紋長衫、鮮紅的狀元袍駙馬套……各式各樣的黃梅戲傳統服飾被志愿者從黑色的行李箱中拿出,他們在舞臺一旁仔細穿戴裝扮。本次慰問展演涵蓋唱腔、水袖、槍姿等十余個節目,為社區居民帶來一場獨特的視聽盛宴。伴隨著黃梅戲的悠揚曲調,志愿者緩緩登場,她的步伐輕盈,一襲紅花白袍,衣袂飄飄。綿長的水袖隨身姿舞動,時而翻飛,剛勁有力;時而纏繞,柔軟飄逸。一曲《水袖組合》正式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在舞臺上的表演過程非常滿足,那是一種文化傳承發揚的滿足?!眲倓偨Y束了《槍姿》展示、表演(黃梅戲表演方向)專業2022級的賀子杰仍在臺側緊緊地握住手中花槍,不肯松懈一刻。賀子杰表示,將傳統非遺帶入社區,在這一過程中黃梅戲儼然成為增進居民交流,增強社區凝聚力的文化載體,同時,也為老年人帶來關懷與陪伴。
“小生張珍,爹娘在世之時,曾與丞相之女牡丹小姐指腹為婚?!薄盎ㄩ_花放花花世界,艷陽天,春光好白鳥飛來?!痹谝痪渚淅世噬峡诘某~中,《書館》《花開花落》《女駙馬》等經典戲曲片段輪番上演。幼兒園大班的潘超坐得端端正正,目光始終追隨表演者的步伐。“演出非常精彩!哥哥姐姐們舞動起來像小燕子一樣靈活!”潘超童趣地表達了對節目的喜愛?!拔以谏鐓^交流群中得知有黃梅戲慰問表演,希望孩子能近距離與傳統文化交流,與非遺瑰寶共舞?!迸顺膵寢屄穼氂⑷缡钦f。

坐在最前排的張先生(化名)手拿蒲扇輕搖,從頭至尾跟隨著唱腔低聲哼唱。張先生表示,師大學子用黃梅戲之音唱響宜紡社區,使傳統文化于安慶代代相傳,讓黃梅戲在這樣的薪火相傳中“梅”香四溢。
本次活動在節目內容選定、形式結構策劃、身姿身韻訓練等方面的前期籌備耗時近一個月。此次演出旨在為社區群眾提供多元化的審美享受和藝術體驗,深度挖掘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將經典戲腔廣泛傳播?!霸诮虒W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切身實踐中砥礪戲曲文化傳承初心,這是我們志愿隊一直以來的宗旨和使命?!眻F隊負責人、戲劇學(黃梅戲編導方向)專業2022級的高姝玥直言,未來他們將繼續擔負起傳播戲曲文化的使命,使黃梅劇戲曲文化走進大眾視野,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撰稿:學生記者 楊子嫻 劉子陽 攝影:學生記者 王娜 王優菲 編輯:江偉 審核:汪超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