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棒怎么可以像火柴一樣,點燃了酒精燈呢?”2018年,趣味化學科普公益實踐團在西沖村開啟了第一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七年后,在當時的團隊指導教師白國梁的帶領下,8名師生接過科普的接力棒,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了更加豐富、有趣的化學實驗。
近日,趣味化學科普公益實踐團來到了安慶市太湖縣西沖村,在這里追溯最初的科普足跡。“在這七年的時間里,團隊不斷發展壯大,創新拓展出80個趣味實驗,我們也希望能夠將團隊目前的成果展現給西沖村的孩子們?!睂Π讎簛碚f,牽掛是他重新踏上這段旅途的動力。

考慮到當地不少低齡段兒童從未接觸過化學相關實驗,團隊成員將七年以來的兩萬余張實驗圖片與1000余個視頻素材整理在冊,制作了一部名為《科普之路》的微型紀錄片?!跋Mㄟ^這種方式,讓孩子們愛上化學,感受科普的魅力?!辈牧匣瘜W專業2023(1)班的儲健表示。
金色海洋、熒光噴泉、熱冰藝術……課堂上,團隊成員運用“視頻+實驗”的教學模式,配以PPT講解,為孩子們演示了10個不同的化學實驗,并邀請他們動手體驗。
將雙手用肥皂水浸濕,捧起一團丁烷氣泡,隨著點火槍的觸發,一團明亮的火焰迅速在掌心竄出。學生們目睹了這神奇的一幕,紛紛發出驚呼聲?!拔蚁Mㄟ^化學實驗的展示,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引導他們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被瘜W專業2022(5)班的曾倩倩表示。

懷著對化學實驗的好奇,二年級郭善雅小朋友主動站在了實驗臺前。用玻璃棒蘸取飽和三氯化鐵溶液,然后伸進茶水中攪拌,在材料化學專業2023(1)班的周福星的指導下,郭善雅小朋友有條不紊地操作。隨著“3、2、1”的倒數,茶水轉瞬就變成了墨水。實驗結束后,周福星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了墨水形成原理,并輔以動態圖片進行教學。
“讓趣味化學遍及每個角落,點亮中國少年科教之光!”這是趣味化學科普公益實踐團的口號。回望最初的科普之路,團隊成員以“兩彈元勛”鄧稼先的精神為引,向孩子們講述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從英雄事跡、偉大精神和接力奮斗三個模塊,他們站在新時代的青年視角,鼓勵孩子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并敢于為之奮斗。
西沖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軍表示,時隔七年,科學的種子已逐漸萌芽,西沖村第一批參與科普的孩子們,有的已經考取了理想的大學,有的已經考進了知名高中。“很感謝趣味化學科普公益實踐團為孩子們送來科學的種子,希望大家以后能夠常來?!睆堒娬f。(撰稿、攝影:學生記者 李平 編輯:江偉 審核:鮑青燕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