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晚,由音樂學院大學生吉他愛好者協會主辦、大學生心理協會協辦的第十七屆“吉他之夜”晚會在學校音樂廳舉辦。本屆晚會以“心理愈療”為主題,吸引了近300名學生參與,在悠揚樂聲中尋找釋放壓力出口。
晚會精心呈現了歌曲、樂器演奏、話劇等10個精彩節目,形式豐富多樣。活動負責人、2023級音樂學專業孔澤舒介紹,“協會提前半個月就開始籌備,嚴格篩選和審核節目,確保晚會質量。”


熱血激情的樂隊演奏《想去海邊》點燃全場,帶領觀眾沉浸式釋放壓力。民族樂器笙與鋼琴創新融合演繹《牧場春色》,展現了東西方音樂碰撞的魅力。反套路話劇《后媽茶話會》以獨特敘事打破童話反派刻板印象,令人耳目一新。表演者2024級音樂學專業蔡一寧表示,劇中“后媽”們極具辨識度的嗓音、飛快的語速、密集的臺詞和高難度情感轉換是最大亮點也是挑戰。團隊為打磨細節,一句臺詞的重音都需對著鏡子反復調整數十遍。


2023級計算機技術專業劉遠正用手機記錄下動人旋律,“這位演唱者的聲音很有感染力,錄下來可以在壓力大時緩解焦慮。”他表示,期末復習帶來的緊繃神經,在這場晚會上得到了有效的“心靈按摩”。“風景線”樂隊成員2024級音樂學專業饒俊杰介紹,“我們特意選擇能帶動全場互動的歌曲,希望用音樂傳遞更多歡樂。”該樂隊經驗豐富,曾登上懷寧縣文化節及安慶空軍基地元旦晚會的舞臺。
據悉,“吉他之夜”活動已舉辦17屆。協會通過藝術表演有效釋放了學生情緒,引發情感共鳴,形成了珍貴的集體記憶。活動為面臨學業壓力的學生提供了有效的紓解渠道,搭建了展現才華的舞臺,進一步塑造了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符號。(撰稿:文字記者 王喜悅 王忠妮 攝影:攝影記者 祖毅 陳瑤瑤 編輯:江偉 審核:賈濤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