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計算機與信息學院“‘e’起守護 綻放生命光芒”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安慶市大龍山鎮周邊社區了解防溺水現狀,進一步宣傳防溺水知識,運用計算機專業知識設計開發防溺水監測報警系統。
防溺水安全調查 全面掌握防溺水安全詳情
為表達學校和安慶對自己的培育和關愛之情,用實際行動為學校、為安慶及其父老鄉親獻出一點綿薄之力,實踐團成員以學校周邊各自然村和社區為樣本,選取了4個社區及其周邊近10個水域進行實地考察。

7月11日,實踐團成員來到百華社區及燎原社區水域,在保障成員安全的前提下,就各個水域是否設有警示標志、是否設有柵欄、是否配置救生圈、水域主要使用用途、人員到來頻率等進行了實地考察。經調研,各個社區附近都有較深的水域、水庫,燎原社區的車津水庫水深更是達到了六米。同時,相關水域在人流密集的區域大部分設置了少量安全警示牌,但救生圈、救生繩數量較少;而在易滑、隱蔽的危險水域,安全警示牌和救生設備的數量更少甚至沒有,已有的也已經陳舊老化。

成員們攜帶自制的紙質版和電子版防溺水調查問卷深入社區居民樓、街道廣場、社區工作站進行問卷調查填寫工作,全面了解居民們的防溺水安全意識、防護救護能力、采取的措施以及意見建議等。同時,給居民們發放防溺水安全宣傳單,并在發放的過程中向他們講解預防溺水的危害和相關措施。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村民們對附近水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經常到附近水域洗衣,很多青少年也喜歡去游泳、游玩。成員們從一位幼兒園年輕老師口中了解到,部分村民對自身水性過于自信,警惕性還有待提高,自我救援知識亟待科普。
防溺水知識普及 全面提升防溺水安全保障
為進一步增強防溺水安全宣傳效果,實踐團成員精心制作了防溺水宣傳PPT,7月14日前往周邊藝術教育機構和社區工作站進行深入宣講。團隊成員用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個真實案例、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家長和小朋友們深刻意識到溺水事故的嚴重后果,并通過近年來發生在身邊的青少年溺水事故案例,告誡居民們遠離河流、池塘、水庫等高危險水域,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溺水的預防措施、現場演示“自救”與“他救”等相關知識,呼吁全體居民發現私自游泳或溺水牢記“兩會”:會勸止、報告,會自護、互救;做到保己救人,見義智為。期間,還進行了“預防溺水,珍愛生命從我做起”簽名承諾,宣講后還鼓勵小朋友們將已掌握的防溺水知識,運用圖畫和文字的形式開展“畫”說防溺水繪畫活動。

宣講環節,實踐團成員發現社區居民和小朋友們對相關安全知識了解較多,學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做的也比較到位,構筑起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堅固屏障。為進一步筑牢全體居民“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7月16日團隊成員再次走進居民身邊開展了網絡安全、防電信詐騙、電器安全、交通安全四個方面的主題宣講活動。
防溺水監測系統設計 實現防溺水快速精準救助
為了使溺水者在第一時間能夠得到精準救助,也基于夏季溫度逐年攀升,一些水庫、湖泊面積大,發現溺水者并及時采取有效救助的難度較大,團隊成員圍繞周邊15公里左右制作了危險水域地圖,給居民們發放了圖紙,構思設計AI智能防溺水監測報警系統。

此次實踐活動,使團隊成員切實從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多角度了解了目前防溺水安全教育現狀,加深了對防溺水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社區留守居民、兒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下一步,實踐團成員將在認真撰寫防溺水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立足專業優勢,從更專業的角度繼續加大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專業在防溺水社會實踐的貢獻力度,提高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實效。(撰稿:楊偲 夏馨 徐琴 攝影:陳貌林 張支杰 朱政 鄭鑫 李登峰 編輯:江偉 審核:劉燕杰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