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影片樹信念、手工創作亮新意、書法藝術彰底蘊……近日,美術學院青?行知“美育‘童’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中心社區開展系列美育課堂,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知識為30余名孩子帶來了9堂生動的藝術思政課。
黨史教育 凝聚奮進力量
“此次活動秉持紅色教育理念,團隊在進行志愿教學的同時,幫助孩子們在藝術熏陶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團隊負責人、動畫專業2021級的汪潤介紹,課堂以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包含手工紅軍包制作、紅色主題觀影、錦繡中華繪畫等一系列活動。
繪制模型、穿針引線、剪貼裝飾……在成員們的指導下,孩子們正制作著“紅軍包”。“小小的紅軍包,卻承載了許多先烈們的光榮事跡,它象征著祖國的繁榮與歷史。”設計學類專業2022(5)班的邵墨凡正一邊演示,一邊講述“紅軍包”背后的意義。她表示,帶領孩子們共同制作“紅軍包”,讓孩子們在一針一線中體會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為讓孩子們進一步學習了解黨史,團隊成員以電影為載體,帶領孩子們在光影中學黨史、尋真理。“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長大后我也要做大英雄。”在談及《建軍大業》觀影感受時,12歲的李鎮宇表示,他要以周總理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奮斗,將勇于擔當的紅色精神傳遞下去。

以美育人 打造藝術課堂
繪制圖樣、分區上色、裁剪拼裝……為給孩子們帶來更好的藝術體驗,團隊成員立足兒童視角,將手工趣味性與思想教育性相結合,開設創意紙杯、超輕粘土、紅色剪紙等多種類型的手工課,讓孩子們在趣味體驗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4位孩子為一組,一名志愿者統一指導,課堂采用分組教學的形式,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手工體驗內容。“同樣是剪紙課,但工具細分為刻刀與剪刀,刻刀難度較大,適用于大孩子。”汪潤介紹,團隊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科學安排教學內容,能夠較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創作潛力。
“我用粘土捏了國旗”“看我刻畫的紅船!”……形式多樣的藝術課堂為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在剪紙小老師的指導下,13歲的余妍將刻刀垂直,從圖案內圈的花紋開始,依據線條走勢進行雕刻,經過不斷打磨,一幅名為《小小紅船》的剪紙作品成功“誕生”。“在學習剪紙的同時,我還從老師的講解中領略了革命先輩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精神。”余妍說。

落筆留香 感悟文化之韻
如何上好一節書法課,實現師生的“雙向奔赴”?圍繞這個問題,團隊成員提前3天上網備好功課。在了解到書法對塑造心性的重要意義后,成員們準備了紙墨筆硯,通過言傳身教,將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魅力“播撒”在孩子們心中。
從握筆姿勢、運筆力度到章法布局,美術學專業2022(5)班的趙成亮化身“書法家”,手把手向孩子們傳授寫大字的經驗。“練字講究持之以恒,勤學苦練、逐步進步,才能抓牢書法練習的底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陳意涵小朋友手執毛筆,寫下了她的座右銘。作為有著兩年練字經歷的“小師傅”,她對書法有著自己的理解,她表示,書法是中國人的“基因圖表”,是性格的象征,她希望能從書法中汲取力量,成為一個剛毅堅強的人。

據悉,青?行知“美育‘童’行”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功入選2023年“圓夢工程”服務農村未成年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志愿服務團,后續團隊將繼續立足美育實踐,面向社區兒童,以課堂為載體,深入開展紅色精神宣講、趣味藝術體驗、傳統文化學習等系列活動,為“以美化人”提供堅實落腳點。(撰稿:李平 余勝蘭 攝影:樊樂 編輯:江偉 審核:金忠良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