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簪花,身著漢服,伴隨著快門的輕響,學生們體驗簪花文化的場景便被定格下來。5月18日,美術學院在學院學術報告廳開展“花影繪韻·簪花拾光”活動,學生們在佩戴簪花時領略非遺之美,在更替漢服間體會悠悠古韻。閃光燈閃爍間,學院攝影俱樂部成員用相機為體驗者留下“最美”瞬間。
“蟳埔漁村是坐落在歷史名城泉州的一個特色村落,簪花文化在這里世代傳承,體現出蟳埔人民勤勞質樸和熱愛生活的品質。”活動負責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22(1)班的樊樂介紹著簪花的文化背景。她表示,簪花作為非遺傳統文化,值得更多學生了解、傳承,并使其在新時代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頭佩清麗優雅的綠色簪花,身著水綠色漢服,肩披典雅端莊的云肩,美術學專業2022(2)班的李煒琪手持一柄團扇,落落大方地站在臺前,等待攝影俱樂部的“小攝影師”為自己拍攝寫真。“我之前在媒體平臺上看到簪花時就被深深吸引了,但從未有機會嘗試。” 李煒琪感嘆,今天的活動讓她在簪花“初體驗”中看見了與平常不同的自己。
調試設備、調整站位、引導體驗者……攝影俱樂部成員、美術學專業2023(2)班的馬可和同伴忙碌了一上午,為每一位前來體驗的學生留下了珍貴的影像。面對拍攝好的寫真,體驗者們紛紛“點贊”,感嘆簪花中濃縮的東方美學。“在為體驗簪花的學生拍照時,我體會到了簪花的獨特魅力,深感非遺文化深受中國青年的喜愛”馬可說。

拍攝結束后,攝影俱樂部的成員也紛紛加入體驗簪花文化的行列中。他們放下拍攝工具,穿上提前準備好的漢服,為彼此挑選并佩戴簪花頭飾,在享受簪花樂趣的同時“零距離”欣賞這一傳統工藝的魅力。
此次活動將非遺文化帶進校園,學生們能夠在體驗中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非遺文化,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感知力、文化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推動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美育建設。(撰稿:學生記者 錢璟涵 羅佳琦 攝影:學生記者 王娜 王優菲 編輯:江偉 審核:金忠良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