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驕陽似火,但阻擋不了安慶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師生們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情。7月9日,安慶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青·行知”舞動青春、志愿家鄉實踐團來到安慶市太湖縣天華鎮西沖村,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見面交流 展示積極風貌
“熱烈歡迎安慶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青·行知”舞動青春、志愿家鄉實踐團來到西沖村,希望你們在這里可以開展好每天的活動,收獲寶貴的經驗”,在入村見面會上,安慶師范大學教師、西沖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軍這樣說。
實踐團指導教師方芳向到場的西沖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了隊伍的人員構成、任務分工和具體活動內容,并對過去十年安慶師大學子在此開展“三下鄉”實踐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介紹。 村委會領導就團隊生活需求和活動開展形式與指導老師和隊員進行了討論和交流。
“非常開心能夠回到西沖村,兌現去年對小朋友許下的會再來的承諾,這是我第二次來這兒了。”體育舞蹈表演專業2022(3)班的唐麗妍表示,去年她就已經隨隊伍到達西沖村開展活動了。今年,她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實踐團隊長,“作為隊長,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我將帶領團隊成員秉持著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宗旨,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投入本次實踐中。”
實踐團指導教師杜百忍表示:“在接下來的活動中,隊員之間要通力合作,堅定信念,每個人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積極與村民溝通交流,展示獨屬于安慶師范大學學子的精神風貌”。
上門調研 積極落實活動
一聲聲“您好”送上親切問候,一張張調查問卷記錄老人健康狀況。7月9日下午,為了更好地了解村中老人的生活狀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健康指導和幫助,實踐團的11名成員在西沖村蜿蜒的山路上走走停停,挨家挨戶地開展老年人日常運動健康調研。
屋里的風扇“吱呀吱呀”轉個不停,村民王顯明手捧一大瓣西瓜,一看到實踐團隊員走到家門前,他連忙起身迎接。
“爺爺,您太客氣了,您快坐下”,體育教育專業2023(4)班的劉慶源動作迅速,急忙將他扶到椅子上。“您平時身體好嗎?經常做些什么運動呢?”“年紀大了,難免有毛病,不過我的心態很‘年輕’,這些都算不得啥子。”王顯明操著一口鄉音笑著說,笑容在他的眼角綻放出獨特的紋理,雖然已是77歲高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常見基礎病,但是他身體狀態良好,茶余飯后還會在門口散步乘涼。
一邊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一邊是地道的淳樸鄉音,在與老人的一問一答間,實踐團隊員們從運動頻率、身體健康、心理狀況這三個方面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王顯明表示,在政府的補貼以及基層組織的點對點幫扶下,村中老人不愁吃、不愁喝,生活都有保障。
志愿服務 展現青年擔當
針對預防暑期高發的溺水事故,實踐團隊與村委會聯合開展了一場特別的防溺水宣講活動。
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兵分兩路”,一路志愿者手拿防溺水宣傳單,用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演示,將水上安全知識傳授給村民,幫助他們提升安全意識。另一路,湍急的溪流邊,志愿者時而站立,時而屈身,實地勘察村中水域情況,檢查岸邊的防護設施和警示標識是否發生損壞。
道路不遠處,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朱李恒直奔志愿隊伍走來。“哥哥姐姐,你們是來宣傳防溺水知識的嗎?”實踐團隊員、體育教育專業2023(4)班的馬子冉連忙說:“是的,防溺水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小朋友一定不能獨自到水邊玩耍,時刻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話音剛落,朱李恒深深地點了點頭,表示一定會將防溺水知識牢記心中,不去陌生水域,遠離深坑暗流。
活動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意識,對預防溺水事故發生起到了一定作用。“這個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機會。”運動康復專業2023級周點玲表示,無論是防溺水知識宣講,還是深入實地調查,作為一名志愿者,自己始終肩負著一份責任,要為老人兒童送去關懷,要為農村發展做出貢獻。
近年來,安慶師范大學的學子們一直不間斷地在太湖縣天華鎮西沖村開展暑期志愿實踐服務,與當地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系,連續多年為這里帶來豐富多彩的活動,送上知識科普和安全宣傳,大學和村委聯手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撰稿:楊子嫻 方志健 攝影:方志健 劉宇凡 編輯:江偉 審核:王瑋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