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舉起手中的紙飛機,三、二、一,放飛!”五十余架寫著“女生不擅長理科”“農村學生見識少”等刻板標簽的紙飛機,裹挾著陳舊的觀念,從參與者手中騰空而起,劃破長空飛向“遠方”。4月16日,由大學生模擬政協協會舉辦的“‘撕下標簽,破繭重生’——去標簽化”主題活動在文淵樓201教室內拉開序幕,吸引了200余名學生的參與。

活動開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3延喬班的趙運文借助丁輝在《中國青年說》中的視頻,向學生們拋出兩個問題:“你是否有被外界貼過標簽?”“這些標簽真的能定義我們的人生嗎?” 他表示,標簽是社會價值層面的一種“規范”,試圖左右人們的發展方向,但大家不應被動接受,要勇于突破束縛,主動為自己的人生“立言”。
寫標簽環節,新聞傳播學類2024(5)班的劉佳欣寫下了“內向的人不善交際”這一標簽,并坦言自己曾因此深陷自我懷疑。當看到其他同學寫下的“農村學生見識少”時,她深刻意識到標簽背后的群體性偏見。“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剝奪了無數個體的可能性。”她選擇將“女生不擅長理科”的紙飛機用力擲出,并表示:“那一刻,我仿佛甩掉了長期困擾自己的枷鎖。我希望用實際行動證明,性別與能力無關。”

東苑食堂前的“去標簽化”活動板前同樣人頭攢動,參與學生紛紛寫下對偏見的反思,并親手撕下象征束縛的標簽。物流管理專業2024(2)班的劉蕊在撕下“內卷”的標簽后,寫下“我的人生劇本沒有標準答案”這幾個字。她認為過度內耗源于過度在意他人看法,要以自我為中心才能擺脫困擾。“就像人的身高不能決定適合長跑還是短跑,貧窮更不該被簡單歸因于不努力。”運動康復專業2024級的劉志宇一把撕下“貧窮是因為不努力”的標簽道。

活動負責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23級“延喬班”的李鑫洋表示,此次“去標簽化”主題活動不僅讓學生掙脫了外界賦予的刻板印象,更啟發了他們對隱性偏見的深度思考。“希望最后一張標簽紙落入垃圾桶時,能有無數個嶄新的自我破繭而出。”他說。
大學生模擬政協協會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指導下開展活動,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實施專業素養提升工程的重要渠道。未來,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助力協會發揮理論優勢,推動青年學子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撰稿:學生記者 蔣婷婷 馬士蕊 攝影:學生記者 宋雨桐 戴妮萍 編輯:江偉 審核:鄒斌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