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12日,經濟與管理學院“青·敬敷”實踐團深入宜景社區開展教育幫扶,落實協同育人機制,協助社區做好暑期兒童主題教育工作。“三下鄉”團隊創新構建分層課程體系,累計開展教學42課時,覆蓋6至12歲兒童20余人次。在指導教師王文博、曾伏統籌下,7名成員提前一月前往社區調研摸底了解需求,并通過紅色主題教育、傳統文化體驗、學科素養拓展三大模塊,將政策要求轉化為社區教育實踐,助力兒童全面發展。

實踐團在主題教育中結合重要歷史節點積極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在“七一”建黨紀念日,團隊通過情景化教學開展活動,以經典文本剖析深化家國認同,并創編藝術化紅歌進行傳唱;在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之際,運用沉浸式歷史重現技術,結合“時空對話”情感表達與軍事數學融合課程,實現歷史認知與知識應用的協同提升。傳統文化教學構建“可感可知可創”閉環,古詩鑒賞聯通文學意境與視覺藝術創作,“四君子精神”解讀結合植物實踐具象品格教育,集體創作《二十四節氣》長卷激活農耕智慧。漢字演變課程運用可視化技術強化文化認同,“生活數學”模擬消費場景訓練財商思維,單日22人參與量印證課程精準對接需求。2024級金融工程陳志娟表示:“看著孩子們專注創作的樣子,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意識到傳承文化的責任。社區負責人姜晶晶表示,此次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優質實踐機會,三維融合模式驗證了分層教學的有效性,為社區教育創新提供實踐范本。

實踐團隊通過分層教學,實現紅色基因傳承與傳統文化浸潤的雙重目標。這份真摯的情誼,將成為雙方共同珍藏的美好記憶。經濟與管理學院以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化“社會實踐+專業服務”融合模式,持續搭建“高校-社區”數字資源共享平臺,持續輸送優質課程,為社區教育注入新動能。(撰稿:陳志娟 王文博 魏豪 攝影:趙嘉慧 周婕 編輯:江偉 審核:劉燕杰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