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生命科學學院2025級研究生新生見面會在學院202會議室舉行。

學院寄語:把握入學起點,踏實做好當下
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穆丹首先代表學院對新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介紹了學院近年來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進展,通過數據與典型案例展示了共享實驗平臺、學術交流渠道、高水平導師團隊與聯合培養機制等資源。她指出,研究生階段是科研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鼓勵同學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穩步提升科研素養與實踐能力,把個人發展與學科建設、地方需求和團隊目標緊密結合,在階段性目標的持續達成中實現成長。
培養與科研:節點清晰、過程規范、平臺賦能
在培養方案解讀環節,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秘書采用“時間軸”可視化演示方式,清晰呈現了從課程修讀、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到學位申請的全過程。他結合往屆學生的成功案例,建議新生盡早制定個性化的學術發展規劃,建立“課程—科研—成果”三位一體的成長路徑。學院科研秘書全面介紹了學院的科研資源平臺分布、大型儀器共享使用流程和技術支撐服務體系,他闡述了科研誠信和實驗安全的重要性,并寄語新生既要勇于創新突破,又要嚴守學術底線。
思想與關懷:黨建引領成長,心理護航未來
此外,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書記石雅麗為新生們系統介紹了黨組織關系轉接、黨員發展流程與特色支部活動。她特別要求學生骨干要積極發揮帶頭作用,主動參與黨團建設工作,并強調要將家國情懷、學術規范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日常的科研學習之中,實現“黨建與科研互促共進”的育人目標。2023級研究生輔導員陳晨以“讀研是馬拉松”為主題分享心理健康與適應性成長建議,倡導形成“規律作息—階段復盤—同伴互助”的自我調適閉環。她表示,“實驗受挫不必焦慮,及時調整心態,做好準備再出發。”并提示新生要善用學校心理咨詢、朋輩支持與年級例會等服務,及時溝通、主動求助、相互支持。隨后,生命科學學院就日常管理、平臺使用、課程安排等共性問題進一步答疑,增強了新生的歸屬感與行動力。
本次見面會為生命科學學院2025級新生勾勒了明晰的發展藍圖與可操作的成長路徑,集中體現了生命科學學院“以德育人、以研促學、以質賦能”的育人理念。新生們紛紛表示,將以積極進取的狀態投身科研與實踐,努力實現高質量的學術與職業發展。(撰稿:陳燦榮 攝影:張原蓉 編輯:田夢甜 審核:張萬茂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