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體育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與海南師范大學實踐團開展線上連線活動,為海南師范大學實踐團基層科普地區兒童送去黃梅戲文化課堂。實踐團隊成員學前教育專業2023(2)班的戴璐璇通過有趣生動的講解與互動,讓遠方的孩子們近距離感受黃梅戲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我們在安慶上學,平常在學校就經常有接觸到,借著此次機會將黃梅戲這張安慶文化名片傳遞出去,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接觸到它。”實踐團隊負責人、表演(體育藝術表演方向)專業2023(3)班的金繼芳進一步解釋,團隊希望以這種趣味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們不止聽說黃梅戲,更能深入感受它的文化之美。

活動中,實踐團隊精心準備了黃梅戲人物色卡,通過講解與講授孩子們涂的顏色,讓他們感受到黃梅戲之美。戴璐璇先展示經典花旦扮相,介紹傳統服飾色彩搭配邏輯,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對黃梅戲服飾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我們給她發冠上大的圈圈涂上紅色好不好?”在實踐團隊成員的耐心引導下,讓孩子們開始逐步涂色,原本身穿黃梅戲戲服的人物,在孩子們的筆下變得更加鮮活而有魅力。

“點翠部分比較精致復雜,需要大家拿出細頭筆勾勒。”“云肩的顏色偏向橙黃色。”“大家畫完就把它舉起來給老師看一下。”……在實踐團隊的逐步教授下,畫紙上的人物漸漸露出全貌。涂好顏色后,孩子們紛紛舉起自己的畫給實踐團成員看,在趣味涂色里悄然拉近與黃梅戲藝術的距離,讓這古老戲曲以童真筆觸煥新活力。
涂色互動告一段落后,實踐團成員開啟了黃梅戲文化講解篇章。“小朋友們呀,知不知道中國五大劇種是哪幾個呀……”實踐團成員用童趣化語言,通過對五大劇種的介紹,引出黃梅戲的基本文化概況,將黃梅戲知識教給孩子們。“就像咱們剛才給花旦涂色,從無到有,黃梅戲也是這樣一點點在大家的創造中誕生,后來還走到了更大的舞臺,讓更多人聽到它的聲音。”戴璐璇說到。
此次線上黃梅戲授課,是體育學院實踐團隊傳承非遺文化的一次生動嘗試。在這種類型的嘗試下,黃梅戲這顆非遺明珠,將在更多孩子心中點亮文化傳承的火種。“未來,我們會開發更多適合孩子們體驗黃梅戲的內容,把黃梅戲的魅力傳遞到更遠的地方。”談及未來規劃,金繼芳分享。(撰稿:學生記者 楊和娟 攝影:學生記者 高川童 編輯:江偉 審核:王瑋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