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音樂學院“音為愛”二分隊奔赴潛山市潘鋪生態休閑農莊,以青春之名、藝術之力,開啟了一場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從荷花盛典的藝術舞臺到夜幕下的音樂長廊,從深入田間的走訪調研到浸潤童心的趣味課堂,隊員們用專業才華與滿腔熱忱,為鄉村發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動能。
荷花舞臺:藝術添彩,奏響鄉土華章

潘鋪農莊荷花節盛大開幕,團隊精心打造的“藝術展演單元”成為全場焦點。荷塘為幕,舞臺生輝。器樂合奏《大魚》率先登場,古箏的婉轉、大提琴的深沉與竹笛的清越交織流淌,如月光傾瀉荷塘,詩意盎然。美聲獨唱《青玉案·元夕》以精湛技藝演繹古典詞韻,讓傳統文化在鄉野舞臺煥發時代新聲。青春洋溢的三人合唱《天天》點燃現場,游客們紛紛隨節拍應和,氣氛熱烈。
這場高品質的演出,是學院專業藝術與鄉土節慶深度融合的成功嘗試。荷花節主辦方負責人盛贊:“大學生們的高水平表演為節日注入了強大的藝術活力,讓我們的荷花節既保留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又增添了時尚的青春魅力,游客反響空前熱烈!”藝術賦能,已成為提升鄉村節慶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有效途徑。
長廊歡歌:樂音流淌,點亮鄉村夜色
當夜幕降臨,星輝灑滿潘鋪農莊的休閑長廊,一場別開生面的“星空音樂會”悄然拉開帷幕。隊員們調試音響,奏響樂章,青春的歌聲瞬間點亮了靜謐的鄉村之夜。專業唱腔與淳樸鄉音在此奇妙交融,吸引著周邊的農戶與游客紛紛駐足聆聽。
音樂的魅力迅速點燃了現場。觀眾們自發加入合唱,稚嫩的童聲、滄桑的鄉音、嘹亮的青春之歌匯聚一堂,化作流淌在農莊夜空的“振興交響曲”。一位本地游客動情地說:“真沒想到農莊的夜晚能這么熱鬧又有格調!這些大學生把高雅的藝術氛圍直接帶到了咱們家門口。”這場即興而溫暖的音樂聚會,不僅激活了農莊的夜間活力,更探索出“藝術+文旅”融合的鄉村消費新場景。
深入調研:傾聽心聲,把脈鄉村脈搏

頂著炎炎夏日,實踐團成員步履不停,深入潘鋪村便民服務站及周邊農戶家中,開展扎實的走訪調研。
隊員們與村民促膝長談,傾聽最真實的鄉村脈動。從“荷塘收成如何?”“游客流量怎樣?”到“對鄉村旅游發展有何期待?”,細致記錄下村民日常生活的點滴與對未來的熱切期盼。一位荷塘養殖戶坦誠道:“我們最盼望的就是能有更多人知道潘鋪荷花的美,也希望有更多像你們這樣的文化活動,能把游客留下來!”此次調研,團隊不僅獲取了關于鄉村文旅發展現狀的寶貴一手資料,更在校園與鄉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將專業視角與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緊密聯結。
童心樂教:播撒音符,啟迪藝術夢想

潘鋪農莊的圖書館,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歡聲笑語的“音樂魔法課堂”。隊員們帶著大提琴、長笛等樂器,為村里的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奇妙的音樂啟蒙之旅。
“do re mi……” 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孩子們拍著小手,認真辨識著音階;當大提琴奏響熟悉的《大魚》旋律,一雙雙好奇的小手踴躍嘗試撥動琴弦;在音樂知識問答環節,“鋼琴有多少個琴鍵?”等問題瞬間點燃了孩子們求知的火花。“小老師”們還巧妙結合荷花節的見聞,引導孩子們創作簡單的《荷花歌》。這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將藝術啟蒙的“金種子”,溫柔而堅定地播撒進鄉村孩子的心田,為他們的未來增添一抹亮色。
從荷花盛典的專業舞臺到星空下的即興歡歌,從田間地頭的深入調研到圖書館里的童心互動,音樂學院“音為愛”二分隊以藝術為筆,以實踐為墨,在潘鋪農莊的土地上,用心書寫了一份助力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未來,他們將繼續探索“藝術賦能鄉村”的多元路徑,讓激昂的青春旋律與火熱的鄉土振興同頻共振,將更多專業所學融入鄉村發展的壯闊藍圖,以實際行動踐行“以藝報國、以行助農”的時代擔當。(撰稿:陳小雨 攝影:鄒章邁、張引明 編輯:江偉 審核:賈濤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