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起,體育學院“藝教潤童,康護暖鄰”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廣德市祠山街道開啟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鄉”愛心支教活動。實踐團發揮專業優勢,為當地社區中小學生送去專業系統的體育健康服務,以體育賦能成長,用愛心守護未來。
古法新傳:五禽戲里品傳承
實踐團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作為重要使命。運動康復專業2023級周心麗化身“傳統文化使者”,帶領孩子們體驗五禽戲。課堂上,她結合動畫短片與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述五禽戲的千年傳承脈絡與養生智慧,闡釋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等文化內涵,并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解析其對提升柔韌性、協調性及內臟功能的作用。孩子們沉浸式模仿動作,在鍛煉中感受中華傳統體育的魅力。

活力綻放:啦啦操中躍青春
“手臂再抬高一點,跟著節拍跳起來!”體育教育專業2024級(6)班郭夢帶來的啦啦操課程,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針對青少年的協調性、節奏感發展需求,隊員們編排了動作簡潔、音樂昂揚的啦啦操,耐心糾正細節動作。課堂上,孩子們蹦跳歡呼,活動場地洋溢著青春活力。課程結束時,孩子們拉著實踐團隊員衣角不舍地說:“老師,我們再跳一遍吧!”

科學筑基:體育課堂傳智慧
針對基層體育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現狀,實踐團開設了“體育知識小課堂”,旨在提升孩子們運動的認知素養。體育教育專業2024級(4)班夏康晨用通俗的語言詳細講解籃球、足球等常見運動項目的基本規則、場地要求和安全事項,“踢足球時不能用手碰球哦,就像我們走路不能闖紅燈。”用生活舉例破除理解障礙。同時,他們還傳授運動前熱身、中保護、后放松的科學方法,強調循序漸進原則,樹牢孩子們的科學運動理念。

精準護航:體態評估護成長
實踐團充分發揮運動康復專業優勢,在社區活動中心開展“青少年體態健康篩查與評估”。隊員們為孩子們進行了包含脊柱側彎、圓肩駝背、足弓、身體姿勢等多項檢查,針對輕度脊柱側彎、含胸駝背等問題,提供一對一矯正指導,“每天靠墻站5分鐘,小背就能更直啦。”輕聲細語地指導,讓孩子們倍感溫暖。

“這不僅是專業檢驗,更是生動的思政課。” 實踐隊隊長運動康復專業2023級周點玲感慨,我們看到了基層孩子對優質體育教育的渴求,也體會到體育在塑造人格、促進健康的力量。”祠山街道工作人員李錦濤表示:“這些課程正是我們職工子女迫切急需的!既解決了孩子們無人看管、作業輔導難的實際問題,又讓孩子們在專業指導下度過了安全充實的假期。”
此次活動將優質體育教育資源下沉基層,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未來,實踐團將持續整合資源,深化體育支教與健康服務的融合,讓更多基層孩子在體育賦能中健康成長,以青春力量書寫新時代青年擔當。(撰稿:張晴雨 唐芳 攝影:楊宇晨 張晴雨 編輯:田夢甜 審核:王瑋 趙麗麗 )